阿拉斯加什么事不长了?
去年年底的气候大会COP26,100多个缔约国发表了《关于甲烷的宣言》,致力于到2030年将其排放量在2020年基础上削减排放30%,目前中国还未加入该宣言。
今年8月4日,在美国召集下,十多个国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举办了《甲烷、气候和安全倡议》部长级会议。中国外交部长助理华春莹在回应时指出,关于甲烷减排,发达国家应首先切实承担起历史和道义责任,公开透明、足额兑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承诺。
尽管中国政府尚未加入削减甲烷减排的具体承诺,甲烷的气候影响不容忽视,我国甲烷排放占全球总量的10-12%,农业反刍动物养殖和煤矿瓦斯是我国主要排放来源,分别占比31%和27%,紧随其后的是油气系统和污水处理占比21%和11%。
甲烷是一种极易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温室气体”成分,如果按100年平均周期来看,大气甲烷对全球变暖的潜在威胁是二氧化碳的34倍,而20年平均周期来看则达到86倍。因此,甲烷减排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地球大气的成分中,甲烷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仅仅占几十万分之一。但是,它的产气量增长很快。近200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甲烷的含量已经增长了1.5倍,仅在最近10年中,每年的产气量就递增1%。
研究结果发现。在所有排放人为活动所排出的气体中,甲烷的破坏或耗损臭氧能力占40%。
甲烷主要是从大气中臭氧含量最丰富的平流层进入臭氧层的。当甲烷进入臭氧层之后,就成为臭氧发生光化反应的“入侵者”和“麻烦制造者”,它与臭氧相互作用和发生光化反应,产生出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的产物氢氧自由基等,成为耗损臭氧的“帮凶”。这些反应产物,可以进一步产生出氯氢酸(HC1)和氮氢酸(HN03)等,使臭氧的耗损效应继续进行和加剧,同时,它们又能与臭氧层中非常丰富的氧原子发生反应,使臭氧的耗损不断扩大和恶性循环。
科学家们的初步计算结果表明,臭氧层中每年由于甲烷的作用而“消失”掉的臭氧分子大约是100万吨。这个耗损量还不小,不能等闲视之。
由于大气臭氧层的耗损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南极地区臭氧层产生臭氧洞和北极地区产生“臭氧林”,因此,如何有效地限制和减少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污染物进入到臭氧层中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和迫在眉睫,必须迅速找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这些污染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