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打皮肤里还是肌肉?

詹曜丞詹曜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要看是什么针,和打的位置有关。 首先说皮内(intradermal)注射,这个注射方法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的针剂精确地注入到表皮下层,也就是真皮层中。由于真皮层内有许多神经末梢,所以这种注射法常常会有比较强烈的局部反应,比如注射卡介苗后局部会出现红肿、发热,甚至形成小脓肿;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则会因类毒素与体内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系统,造成组织损伤,导致局部水肿、红斑、热感等等。虽然不良反应比较明显,但是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在2~3天内消失。当然,这类疫苗都是需要分次数接种的。

其次来讲,肌肉注射(injection intramuscularly)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去,这里的药物可以是生物制剂,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以及甲型肝炎疫苗等;也可以是非生物制剂,如普鲁卡因、阿托品以及青霉素等。相较于皮内注射而言,肌肉注射通常没有或很少有局部反应,但是其作用较慢,通常需1周左右才能发挥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药物需要通过肌肉注射才能达到较好疗效,此时如果错误地将这些药物注射到皮下可能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严重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常见的需要肌肉注射的药物还有胰岛素、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B12,以及其他抗肿瘤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射胰岛素时,由于注射部位会经常变换,所以还应注意避免脂肪萎缩或者脂肪肝的形成。 最后谈谈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这也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注射方式之一。它的优点在于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快,并且可以同时供给大量药物,适用于病情危急的患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进行静脉注射,如果是外用的药物一般不进行静脉注射。目前临床上可以进行静脉注射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抗肿瘤药(如氨甲喋呤)及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在使用此类药物时,为了避免药物在血管中沉淀,保证药效,需要在注射时严格遵照医嘱,做好消毒等工作。

宇文韵娅宇文韵娅优质答主

1、不同药适合不同注射方式

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更迅速,也更可靠。肌肉组织血管分布较皮肤和皮下组织更为丰富,药物吸收的速度更快,而且肌肉组织较皮下脂肪厚,药物吸收的量也更多,因此临床许多药物注射首先选择肌内注射。

有些药物不适宜肌内注射:例如高渗溶液、酸碱性药物,这种药物选择皮下注射。否则,如果做肌内注射,很可能因为药物刺激肌肉组织而引起局部疼痛、坏死等反应。

而且单次注射的剂量也是有限制的:一般皮下注射不超过2毫升;肌内注射每次1~2毫升,最多不超过5毫升。

有些药口服不如注射:例如降血糖药、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由于胃肠道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所以常常肌内注射使用。

有些药肌内注射不如皮下注射:例如胰岛素,不宜做肌内注射,因为胰岛素在肌肉中吸收太快,可能短时间内血中的胰岛素浓度过高,引起低血糖反应。

有些药只能皮下注射不能肌内注射:例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如果做肌内注射,因其刺激血管收缩,使药物难以吸收进入血液,而且血管收缩极易导致注射部位组织缺血坏死,所以仅能皮下注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